ManBet

ManBet-体育网址

menu
clos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立德树人

初心不改 追梦行远———走近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2-07-01

近年来,ManBet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面向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围绕学科发展前沿,长期扎根科学研究一线,始终致力于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的基础创新与应用研究。

团队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状大,获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共26项奖项;发表SCI&1区文章16篇,SCI&2区文章20余篇;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申请专利13项,且已获授权7项;在教育教学方面,团队承担了四川省精品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四川省特色课程《工程材料》建设工作。此外,团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设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团队多人荣获ManBet“杰青”“优青”“优博”“优秀教师”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他们初衷的坚守、无声的付出,是他们对黄大年同志崇高精神的学习与践行。 

破晓而生   踏浪而行

 团队现有成员13名,包括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永胜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鸢都学者王宏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谷亦杰教授,崔大伟教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魏文庆副教授等。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四川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将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疾风过处,大地上跃动着的是一颗充满活力的心。在技术研究方面,他们倾心投入,各担其职。作为复合材料方向带头人,魏文庆副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他独立设计完成了低差压铸造装备、扁管弯弧成型一体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微小卫星空间柔性对接粘附载荷、飞行器舵面静力测试装备。他的多项成果都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谷亦杰教授是新能源材料方向的带头人。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成员神祥博博士成功搭建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为团队进一步开展实验开辟了道路。目前,新能源材料实验室陆续完善了实验必需设备,并添置了工程新能源材料真空装配试验台等大型制备设备,已初步具备实验能力,并在持续改进提升。低头凝望时的汗珠,总有一天会变成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相信在未来,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一定会研究出高质量的成果。

鲍文科博士担任潍柴产业学院校企联合教研室主任,作为骨干人员参与潍柴产业学院初期建设工作,参与策划制定了潍柴产业学院建设方案、潍柴产业学院专业培养方案、潍柴产业学院2018级学生入企培养(3+1)方案、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20219月,鲍文科博士还牵头组织申报了四川省现代产业学院。因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相关教师周末无休、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了申报工作。产业学院正常运行后,鲍文科博士牵头确定了联合教研室例会制度,积极推进融入企业案例的特色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定期与2021级新生以及2018级入企学生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获得了良好的学生评价和教学效果,他还全力做好产业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保证了产业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时光如梭,热情依旧,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成员从设定方向,到解决难题,为工作的开展不辞辛劳。也正是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成就了他们傲人的成绩,为团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不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是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追求,团队为高等教育事业而生,也将为之踏浪而行。

为科研而生   为热爱而战 

热爱一词,字如其意,是一种初心,更是一种执着。

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王宏教授说:“激发团队前行的动力是科研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呼应。”为此,团队凝练了三个研究方向: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就生物医用材料而言,主要研究钛基植入体表面改性,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骨钉、牙种植体、关节假体等。团队以工程材料为起点,与生物学性能相结合,但跨学科的交叉领域却成了实验路上的一道难关。由于学院内缺少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条件和原始基础,王宏教授便四处奔走、多方联络,与空军军医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为团队生物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实验室环境要求严格,团队成员身着隔离服,在负压无菌状态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避免污染,持续工作五六个小时都是常态。生命是正在燃烧的火焰,他们何尝不是科研领域的最美逆行者。

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是艰辛的,且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重复的、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但在他们眼里却满是乐趣。每当投入实验中,他们常常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实验室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没有上课和出差任务时,他们几乎都在实验室忙碌。多少次,沉浸在实验操作中,或者执着于方案讨论中,而忘记了时间,不觉中,实验楼晚上十点熄灯的铃声已经响起。

在不懈的努力后,团队最终获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在他们看来,困难本身就是对奋斗者的一种考验,是科研路上的风雨荆棘,跨越了它,将柳暗花明,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风光无限。 

满心期望   阔步向前 

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始终秉承潜心科研、言传身教、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不浮于表面、不追逐名利,初心不改,把不断完善、突破自我能力作为最大的追求。

团队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学有所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实验时让学生辅助配合,带他们熟悉实验流程,并为他们答疑解惑。

此外,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在高校、大型企业、重点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就业数量逐年递增,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与好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团队未来规划是,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争取在研究成果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力争发表一些更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提高获奖的层次和推广应用的程度,让所学的知识切实服务于实际生活,让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的背后,离不开团队中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今年团队中有5位老师在企业挂职,将研究成果与市场相结合,更好地完善和推动研究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促进工业的改革创新。

心中有温度,脚下有力量,他们将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深刻牢记,力争在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学生记者:姜宁)


视频新闻

  • 抖音二维码